时间:2023-06-24 11:50: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金忠(1353—1415),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自幼博览群书,通晓兵法;偶入北平燕王府,初任卫兵,后转为长史文书;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其与姚广孝为主要谋划者,成为朱棣主要谋士,官至王府长史;朱棣称帝后,升任工部右侍郎,辅佐太子朱高炽;在朱高炽保住太子之位、朱瞻基册立皇太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死后追赠荣禄大夫、少师,谥号忠襄。金忠墓位于宁波鄞州区象坎山。
明朝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而朱棣的身边有一个谋士叫金忠,他骁勇善战,与姚广孝一起为朱棣打下了一片江山。姚广孝坐镇北平,金忠则负责南边的军务。靖难历时四年,而金忠也跟着打了四年。他历经十四战,在朱棣称帝之后,金忠升任为工部右侍郎。并且在北平辅佐朱棣的儿子朱高炽,而一年之后升任兵部尚书一职。 而那时的金忠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一直无儿无女。明成祖朱棣看他如此,便建议他再娶偏房。但是金忠是个专一之人,他与自己的妻子相敬如宾,朱棣为了金忠能够延续香火,直接送了他一个妾侍。金忠违抗不得,最终在六十三岁那年喜得一子,取名金达。而金忠可能是过于操劳,也可能是老来得子太高兴了,没过多久便溘然长逝。 10年前,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东钱湖畔发现了明代著名的兵部尚书金忠的墓葬。原本专家是接到宁波文保所的专员考古申请,根据当地的走访以及出土文物的发现,初步判断此地有古墓葬。专家们接到消息之后,立即赶到了现场,并且展开发掘工作。 专家们跟着当地的村民往山上走,因为到处都是密林深草,平时没有人在此走动。村民们用柴刀开路,在快要接近现场时,就能发现有三颗巨大的古枫树,高耸入云。而古枫树的一侧竟然有一条小路,专家经过考古发现这里应该是一条“神道”。一直往前走是过去的祭台,只是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祭台已经消失不见了。
随着考古的进行,专家们非常激动,因为这是一座明代高官兵部尚书,金忠之墓。 该墓葬长达三十四米,宽11米,规模巨大。在墓室内还发现了一块墓碑,上面工工整整的书写着“明兵部尚书追赠荣禄忠襄金忠之墓”。而墓的旁边还有一块墓志碑,由明代翰林大学士杨士琦所写,在史料中都有记载。 墓志碑上,用正楷小字记录了,金忠生前的丰功伟绩。明代流行“简葬”,但是令专家们很奇怪的是,金忠墓中的随葬品确实非常少。但是根据金忠的身份,他墓葬中的随葬品和种类,都少得过分。与其身份类似的墓葬中,都出现过石马、石虎等随葬佣,但是金忠墓中一个没有。另外金忠墓前的“廿”字牌坊更是简单,什么浮雕、重檐等都没有。由此可见金忠家族的简谱之风气,令人叹服。 经过数月的考古发掘,专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在金忠墓的附近还发现了金忠的儿子金达的墓葬。不过这个墓葬是个合葬墓,是金忠之子金达和金忠之妻赵太君的合葬之墓。母子合葬,在历史上虽有,但是却十分少见。可见金忠之子金达也是个孝顺的。金达从小就没了父亲,但是他还是非常努力,后来还给自己的母亲赵太君争取了一个诰命太夫人的封号。 金达的母子合葬墓发现之后,继续向北,又发现了金忠的父亲金宪,以及金忠的哥哥金华的墓葬。毫无疑问,这里就是明代兵部尚书金忠的家族墓葬群,保存完好,十分难得,属于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金忠靠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兵卒,成为了明代的“国防部长”。唯一遗憾的怕是,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评论!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点击关注,了解更多有趣的探索与发现的故事。 https://m.163.com/dy/article/EALMVEEJ0517NHQB.html |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