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奇闻轶事 > 文章 当前位置: 奇闻轶事 > 文章

明代鄞县称誉全国的“四绝”-鄞州新闻网-中国宁波网

时间:2023-06-24 10:45:02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戴松岳/文

明代鄞县科甲鼎盛,人才荟萃,有明一代共有297名进士、733名举人,其中有6名榜眼、1名探花、11名解元。这些进士、举人或步入中央政府,或宦游全国各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和文化舞台上充任了不同的角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身怀绝技、艺盖群雄的鄞县人漫游全国、声闻朝野,以他们的才干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其一生行谊,令人深思。其中金忠、袁珙、吕纪、范洪各擅一艺,名震全国,其事为人盛传。人们以“金忠卜、袁珙相、吕纪画、范洪弈”为明代的“四绝”。


金忠:朱棣的重要谋士
金忠(1353—1415),鄞县韩岭人,字世忠,自幼酷爱读书,精通占卜之术。为人慷慨豁达,富有谋略。其兄戍通州亡后,金忠补戍。当他带妻子赴通州时,却因缺少路费不能乘舟车而行。妻子忧恨之余,便在闹市中痛哭,袁珙听到哭声大惊,说这是贵夫人的哭声呢!于是给金忠看相,断定他日后必将大贵,并赠给金忠路费。金忠于是借乘商船北上,船行途中,商人不巧丢失囊金,金忠为此以六壬课占卜,预料失物可于某处寻得,后果如其言,商人为之十分感激,以重金相谢。到戍地后不久,金忠又到北平(北京),在市中卖卜,所卜多中,市人盛传其神。僧侣道衍将金忠善于占卜之事告于燕王朱棣。于是,金忠得以结识朱棣并能经常出入燕王府邸,很受朱棣信赖。燕王朱棣准备起兵靖难时,托疾召金忠入府占卜,卜得铸印乘轩之卦,金忠便说“此象贵不可言”。于是力劝朱棣起兵,朱棣自此更加信任金忠。建文元年(1399),朱棣在北平起兵,任命金忠为王府纪缮,守卫通州,挫败了明军的数次进攻。不久,被召至朱棣身边,每逢疑难时,便由金忠占卜,其卜益加灵验。据此而行,朱棣在战略上逐渐占据主动地位,对金忠也更加信任。于是,朱棣又任命他为右长史,参与军机大事。朱棣夺得帝位后,金忠以辅佐有功,提升为工部右侍郎,永乐三年(1405)三月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
关于金忠结识朱棣的事,在金忠故乡韩岭还有个传说。传说金忠在燕京郊外一座佛寺中游玩时,曾对和尚、弥勒佛、石头、青草判定前程,结果一一灵现。和尚将这一事告诉朱棣后,朱棣便要金忠看相,结果金忠大叹其气,说他有帝王之相,但要登上龙位,必须把鼻子、嘴巴弄正,把胡须接长。结果有天夜里,朱棣夫人在朱棣脸上竖摸横摸,左摇右摇,就把歪鼻子摸正了,夫人还拔下自己头发,一根根粘在朱棣的胡须上,结果头发变成了长须。于是,朱棣龙相生成,开始起兵。但史籍仅记其占卜而无相术之事,所以金忠看相之事只能存疑。
朱棣起兵时,次子高煦从战有功,曾许为太子。此时,高煦死党邱福等人劝朱棣立高煦为太子,唯独金忠以为不可。朱棣为此犹豫难决,密召解缙、黄淮、尹昌隆商量,解缙等人都赞同金忠之言,于是朱棣决定立高炽为皇太子。太子立后,金忠为东宫辅导官,永乐六年(1408),因金忠老成正直,又兼辅皇太孙。明成祖率军北上对蒙古用兵,留金忠与黄淮、杨士奇等人辅佐太子监国。此时,高煦阴谋篡夺太子之位,在成祖前竭力诋毁太子。成祖为此产生疑虑,太子地位受到威胁。永乐十二年,成祖回到南京后,即将东宫官员全部逮捕入狱,金忠以旧功得免。成祖又派人密查太子之事,金忠上奏太子并无越轨行为,这触怒了成祖,金忠就脱冠跪请,声言愿连坐以保太子。太子因其力而不废,黄淮、杨溥等人也赖以获全。永乐十三年四月,金忠卒于兵部尚书任上,时年63岁,其为兵部尚书达十三年。朝廷为他修建祠墓,让他归葬于东钱湖畔的百步尖山中,墓志铭由大学士杨士奇撰,吏部尚书骞义书丹,今为鄞州区文保单位。洪熙元年(1425),太子朱高炽继位,追赠金忠为荣禄大夫少师,谥忠襄。金忠是明代鄞县最著名的非进士出身的尚书。
袁珙:相术奇人
袁珙(1335—1410),字廷玉,自号柳庄居士。其父袁士元是元代浙东的著名诗人和学者。袁珙自幼从父学习,励精儒术。他博览群书,“九流百氏之书靡不涉究”。青年时游普陀山,碰到山僧别古崖,别古崖擅相面之术,一见袁珙,认为其目力过人,便让他仰面直视太阳,待眼睛发花时,再让他辨认预先放在暗处的赤豆,又在夜间把五彩丝绒线挂在纸窗外,映着月光让袁珙分辨颜色,结果袁珙无一辨错。别古崖见状大喜,便将相术全数传授给他。
袁珙在元代已很有名,他所相过的数百个士大夫中,其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
与金忠的民间传说不同,袁珙的相术记于史籍,他的墓志铭《太常寺寺丞赠太常寺少卿柳庄袁珙墓志铭》为姚广孝所撰,姚广孝为明成祖第一谋臣,故所言极具权威性。《墓志铭》说洪武初年,袁珙在嵩山寺遇见姚广孝,两人一见如故,袁珙相其面后即对他说,你是一个匡扶圣主的人。后来,姚广孝果然以高僧选入燕王府第,参与军国大事。姚广孝入燕王府后,当即向燕王朱棣推荐了袁珙。于是朱棣立刻召袁珙入京。当袁珙去见朱棣时,朱棣故意换了衣服,混在九个与自己容貌相像的卫士中在酒肆里喝酒。袁珙一眼看出燕王,就走上前去,拉住第三位卫士衣襟,向前跪说:“殿下何轻身至此?”在场的九个人都哈哈大笑,嘲讽他的谬言狂语。但袁珙不为所动,其言愈加恳切。燕王朱棣这才起身拉住袁珙,与他同回燕王府。
进入府中后袁珙就问朱棣:“殿下千里召臣为何却于酒肆相见?”朱棣反问他如何认定他就是燕王。袁珙就说:“殿下入肆时手操弓矢,臣望见后就知道了。因为殿下的手皮皱而瘦,龙掌无肉也。”这件事与袁珙在嵩山遇见姚广孝合传为“辨宰相于嵩山佛寺,识真主于长安酒家”之谚。于是燕王又让他仔细看相。看相后袁珙便说燕王龙行虎步,有太平天子之相,但须到四十岁时长须过脐即可登皇位。燕王大喜,便将袁珙留住北京。与袁珙同入北京的还有他的儿子袁忠彻,袁忠彻自幼从父学相术,此时也已相术精深,阅人无数。有一次,燕王朱棣设宴招待北平(北京)的文武大员,暗中让袁忠彻对来宾相面。宴后袁忠彻对朱棣说,宋忠“面方耳大,身短气浮”,张昺“面方五小,步行如蛇”,谢贵“臃肿早肥而气短”,张瓛“颧骨插鬓,色如飞火”,景清“身短声雄”,于面相皆不善终,他的结论是这些人“于法皆当刑死”。而这些人确是建文帝派来监视燕王的朝廷官员,后来也多死于燕王军队的刀下。袁忠彻的相面之语让燕王听了大喜,“起兵意益决”(《明史·袁忠彻传》卷二百九十九)。如此,袁珙父子成了燕王的“高参”。袁珙好动,又好相术,在京期间,出入府中,看到燕王府下的列校散卒都有王侯之相,便忍不住一一相之,说以后将官至将相王侯等,这些话让士兵们既惊且喜,纷纷相传,不久便在京城广为流传。燕王怕如此多言泄露机密,就让袁珙回乡。数年后,当燕王朱棣靖难成功,于1402年在南京登上皇位,改建文年号为洪武三十五年时,立刻派使者赴鄞县将袁珙召至南京,拜太常丞,并赐予大量财富,如冠服鞍马、宝钞住宅等,让他在京养老。永乐七年(1409)十月,明成祖北征鞑靼时,又将袁珙召至行在(北京),但那年袁珙已很衰老,朱棣念他古稀之年难受霜露,于是赐貂裘鞍马让他回乡。永乐八年十二月五日,袁珙卒于宁波家中,享年76岁。
据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记载:当永乐皇帝即位后赐予袁珙官职、财物时,袁珙坚辞不受,说自己相陋福薄,不堪仕禄,但求杖头不缺,到处酣饮足矣。于是永乐帝特赐他金牌一面,上面用御笔题诏道:“赐汝金牌任汝行走,遇库支钱逢坊吃酒,有人问汝根由,道是永乐皇帝好友。”自此袁珙浪迹大江南北,随意消闲。
袁珙晚年归居城西,在屋舍四周遍种柳树,自号柳庄居士。在家吟诗画竹,著有《柳庄集》四卷和《忠义录》一卷。明景泰四年(1453),宁波知府为袁珙建坊,横书“柳庄”两字,今宁波海曙区有柳庄巷,即为其故居旧地。相传著名的《柳庄相法》为其所著,该书是中国古代经典相书之一。全书共分四卷,图文并茂,文字精练。首卷以《流年运记》《面部总图》《十二宫图》等13幅相面部位图解开端,详细介绍了相说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上卷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面的一百多种形式,涉及人体各个部位和器官,并对妇女儿童的面相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和论述,成为富有新意的创见。中卷所记为永乐百问,更可见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效。下卷专论人的气色之相,又分为《四时气色》《掌心气色》《吉凶气色》等,解释甚为详尽,堪称相术中的一大创举。
吕纪:著名花鸟画家
吕纪(1439—1505),字廷振,号乐遇,一作乐渔,是明代著名的花鸟画家,20岁左右时,吕纪入馆于同乡袁忠彻家,袁忠彻为袁珙之子,世受皇恩。袁家多藏古画,吕纪得以朝夕临摹唐宋以来名家名作,着力于学习状物真实的写生法,画技为之大进。他初学边文进,后仿唐宋诸家,画艺益臻其妙。吕纪工人物山水,尤擅花鸟,所画花鸟俱有法度,设色艳丽,生气奕奕,画面杂以花树山石,灿烁夺目,且善于把敷彩工丽与苍劲的水墨相结合,风格独具,在当时有“林良、呂纪,天下无比”的称誉。
明宪宗成化年间,吕纪应征入宫,明代画家分别派在仁智、武英两殿内,吕纪先后供事仁智殿和武英殿,奉旨从事绘画活动,领锦衣卫指挥使衔。杭淮《双溪集》中有题吕纪画诗云:“吕纪昔在宪宗朝,指挥直入明光殿。金盘赐予出金银,落笔天颜生顾盼。”其间,吕纪每逢承制作画,总是“立意进规”,在画中寄寓他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和对皇帝的劝谏。明孝宗对他的行事甚为赞赏,曾说:“吕纪之画,妙夺化机,如《英明听谏》《万年谱法》等图,极关治体,足为传世之宝。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光绪《鄞县志》卷四五)对吕纪画的政治意义作了高度评价。通过几十年的宫廷画师生涯,吕纪与林良一起成为明代著名的宫廷画家。美国汉学家高居翰称吕纪为“弘治年间宫中画院的翘楚,同时也是明朝最著名的花鸟画家”(《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
吕纪在中国绘画史上的贡献,在于他和林良一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 “马(远)夏(珪)”一体的水墨技法,打破了工笔与写意、敷彩与水墨的界限,吸取了梁楷、牧溪以来水墨写意的经验,以流畅的线条和层次细腻的晕染,达到形式上的优雅平顺。以极其简练的手法、奔放酣畅的笔墨,塑造出真实生动的花鸟形象。他曾在墙壁上随手画了一只雌鸡,结果让一只公鸡看到了,竟以此鸡为真,恋恋于墙壁间,驱之不去。其艺术造诣之高可见一斑。他的众多作品使在中国画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写意花鸟画在表现上趋于完全成熟。
吕纪花鸟画取材广泛,如孔雀、凤凰、白鹤、鸳鸯、喜鹊等禽鸟,芙蓉、牡丹、梅、荷、桃、杏以及松、柳等花木都是他绘画的对象。虽大多是传统的题材,但在形象意境的创造上,却别开生面,超越前人。吕纪善于将工笔勾勒与水墨写意结合起来,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如《残荷鹰鹭图》画一雄鹰逆风而来,扑向残败的荷塘苇丛,鹭鸶仓皇奔逃,躲向芦苇深处,这又惊起栖息在水面中的野鸭鹡鸰,这些可怜的小鸟惊恐不安,面对生命威胁而无计可施,而画下部分的残荷、莲蓬和芦苇被苍鹰带来的疾风吹得东倒西歪,于此整个画面充满动荡不安的气氛。整幅画笔纵墨放,挥洒如意,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寄寓性,表达了画家希望以此惊醒手握重权的帝王对百姓的怜惜之心。《杏花孔雀》《草花野禽》《秋鹭芙蓉》《梅花双鹤图》等是吕纪工笔艳丽一体代表作。作者从不同季节中抓住最具特色的景象,描绘出花木禽鸟生动美丽的姿态。整个画面气氛明朗欢愉。《幽泉聚禽图》《四季花鸟图》《桂菊山禽图》等则花木禽鸟工笔艳丽,树石溪流墨笔粗健,又往往把握独特,再现了在广阔的自然界中的禽鸟生活,是吕纪最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
作为一代名家,吕纪的绘画在当时影响很大,学他画的人很多,如罗素、郑石、车明兴、殷宏、童佩、陆钧、唐志尹、萧增、胡镇、刘俊、陆益等都是学吕纪而各有成就的画家。如萧增“字益之,亦吕纪之徒,工翎毛,从纪岁久,获其真诠,得意之笔与纪莫辨”。胡镇“字守宁,号秋泉,吕纪徒也,工翎毛,花卉山水走兽种种入妙,兼擅书学,纪之后遂称独步”。他的从子吕高、吕棠、吕远士和外甥叶双石也都继承其画风,专攻花鸟而留名于世,如吕远士所画《丹凤朝阳图》霞光流彩,其精神意态不在吕纪之下。
范洪:围棋国手
围棋是源于中国上古时代的一种竞技性棋艺,自唐宋以来便受到广大文人的喜爱而不断推广,至明代更是高手辈出,群雄并起。在这围棋盛行的时代里,鄞县堪称围棋国手的人不少。明宪宗时,赵涓精于对弈,一时国手皆屈其下,并连胜以善弈而充供奉的棋手。明孝宗时,赵九成客游京城,在皇帝前与高手对弈,其行算多出古棋谱之外,被皇帝称之为“真国手”。在这些堪称国手的围棋高手中,最负盛名的是范洪。
黄俊《弈人传》认为“明代弈家,相(子先)范(洪)开其先”。据清《宁波府志》记载:“范洪,字元博,别号全痴,世居鄞城之南。生而颖异,赋性清介。幼习举业,数奇不偶,遂有高士之志,弈棋以自娱。于是挟技游京师,时李公东阳,杨公一清,乔公宇当朝,每延致当局,备极欢洽。而洪亦不为脂韦,故见礼益甚。其与人弈,常随其人高下,不求大胜,然终不一挫衄,遂名国手。”在参加科举考试失利后,范洪并不自卑,而是挟棋艺北上京城, 以布衣之身遨游京师,却被名公大臣所敬重,纷纷邀他做客,与之对枰手谈。范洪生性随和,与人对弈时从不恃才傲物,其弈法随人而异,不求大胜,但弈遍京城内外,从无一局失误告负。在高手如云的明代棋坛上,他收放自如,纵横无敌却绝无傲气,并以他高超的棋艺称雄全国,在明代中前期的棋坛上和相子先、楼得达并称为围棋“三派四大家”的“三派”。其一生行谊,光明磊落,人品、棋品皆臻妙境。时人盛传其名,就将他与原先已在京城扬名的鄞县人联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金忠之卜、袁珙之相、吕纪之画、范洪之弈并称为“四绝”之说。

上述四人各倚一艺而风云于明代的政坛和艺坛。金忠、袁珙的卜相之学虽有迷信因素,其助朱棣靖难、遂使建文逊位之举亦时有非议,但他们对明代的政治却有过不容忽视的影响,况且,历史终究证明,明成祖朱棣是明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有贡献的帝王之一,因而他们的选择是有功于民族、有功于国家的;绘画、博弈在古代因非关治国齐民之术而不为士子所重,却反映了人类对美和智慧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类的形象思维的优美性和理性思维的深刻性,因此将这四位鄞县的先贤合为一传,以示明代鄞县的人才盛况之一斑。

http://yz.cnnb.com.cn/system/2020/11/22/030206762.s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金忠其人:朱棣夺皇位 他卜卦“有功”

备案ICP编号  |   QQ:3569552836  |  地址:宁波市镇海九弟新媒体设计有限公司  |  电话:131 574 12315  |  
Copyright © 2023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ningbo.win 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